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意象_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

2023-05-19 11:14:14 来源:互联网

1、意思: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,被子枕头竟然冰凉,又见窗外一片通明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2、出自:唐 白居易《夜雪》原诗:夜雪唐代:白居易已讶衾枕冷,见窗户明。

3、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

4、释义: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,被子枕头竟然冰凉,又见窗外一片通明。

5、夜深了,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,雪越下越大,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。

6、讶:惊讶。

7、 衾(qīn)枕:被子和枕头。

8、折竹声: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。

9、扩展资料白居易的《夜雪》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(816年)冬。

10、诗人当时45岁,官职是江州司马。

11、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,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,孤寂之情愈发浓烈,写下了这首《夜雪》。

12、前两句“已讶衾枕冷,见窗户明”,先从人的感觉写起,通过“冷”不仅点出有雪,而且暗示雪大,因为生活经验证明:初落雪时,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,气温不会马上下降,待到雪大,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。

13、不仅“冷”是写雪,“讶”也是在写雪,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,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,皆因雪落地无声,这就于“寒”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。

14、后两句“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”,这里仍用侧面描写,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。

15、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,可知雪势有增无减。

16、诗人有意选取“折竹”这一细节,托出“重”字,别有情致。

17、“折竹声”于“夜深”而“时闻”,显示了冬夜的寂静,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;这不只为了“衾枕冷”而已,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。

18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,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,以其对通俗性、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,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19、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,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,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。

20、他继承了《诗经》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,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。

21、强调诗歌揭露、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标签:

滚动